理解並尊重長輩期望被照顧的方式

繪本限時批Letter 3

 

央央醫師您好:

我爸爸因為之前咳嗽都有血絲,才進一步追蹤發現是鱗狀細胞癌第三期,對於化療和治療都不了解的我們,心裡會產生壓力和恐懼,希望有一些知識可以讓我們更進一步的了解,治療費用還有從嘉義到台北治療路程遙遠,爸爸就有不想治療的念頭,想回山上,不要治療就這樣過。

 

阿江

 

阿江:

謝謝妳的來信,妳的問題道出了很多為人兒女的心聲與煩惱。
我建議從以下幾個部分選擇繪本:

  • 1.理解並尊重長輩期望被照顧的方式,以最小變動為原則:
  • 建議妳選擇和爸爸共讀的繪本,可以參考他過往的職業及生活背景,選擇描寫相似文化脈絡的繪本,藉由共讀來理解父親最希望的晚年生活方式,這些繪本應以圖像為重點,選擇爸爸過往生活環境相符的場域,藉此引導爸爸在共讀繪本的過程中,自由聯想及述說。比方妳可以問爸爸:「這張圖片讓我想到……,那您想到什麼呢?」這樣也會是一種懷舊敘事治療。
  • 參考繪本:
  • 《茶》/格林
  • 《我的山居鳥日記》/遠流
  • 《天亮了,開窗囉》/遠流
  • 大部分的長者都有自己習慣的住所與生活形態,如果因為要遷就兒女照顧的方便,而必須有大幅度的變動,一般長者是不能接受的。另外,在大醫院通常就醫等候時間都很長,往往讓長者在就醫過程感到身心俱疲,所以我會建議如果父親不願意頻繁北上就醫,就盡量搜尋在地的就醫資源,讓他能夠維持生活的尊嚴和自主性。如果子女真的不方便陪同照顧,除了政府的長照資源、私人醫療照護(比如陪同就醫)、也可以詢問鄰居親友是否可以提供緊急協助以及固定探視。另外,醫院裡一個親切友善、能夠和長者耐心溝通的醫療團隊,也是長者可以安心接受治療照顧的關鍵,如果你們有轉院的考量,可以跟爸爸目前的癌症個案管理師聯繫討論,個管師會協助你們接下來的就醫流程。
  •  
  • 2.建立家庭社會的情感支持:
  • 對長者來說,因為年齡伴隨而來的角色失落及無用感,常常造成老年的孤寂感和憂鬱,特別是周遭年齡相仿的親友都陸續面臨疾病、年老、甚至死亡的議題。這時最能讓長者感到快樂及生命意義感的,通是是家庭成員帶來的活力與生命力,特別是嬰幼兒。我認為建立固定的家庭儀式很重要,比如妳可以固定每天晚上和爸爸視訊通話,讓家庭成員可以和他分享生活細節並表達感恩,如此也可以讓爸爸不要一直聚焦在自己的病人角色。
  • 我推薦給祖父(外公)和兒孫共讀的繪本:
  • 《記憶氣球》/道聲
  • 《外公的大衣》/水滴
  • 《先左腳,再右腳》/維京國際
  •  
  • 3.從日常生活中去探索長者對於死亡與善終的期望
  • 每個家庭對於討論死亡議題的開放程度不同,繪本是一個溫和的媒介。我通常會搭配前述兩類的繪本,夾雜放入下面這幾本關於死亡和善終準備的繪本,讓長者先自行閱讀幾天後,再找時間和他們共讀。在共讀繪本前,可以先以好奇的口氣探問爸爸,詢問過去爺爺、奶奶、以及其它家庭成員的就醫及照護經驗,再接著共讀繪本。如此一來,就可以藉由討論家人的經驗、討論繪本主角的看法,讓爸爸間接表達他的看法。就算爸爸不同意這幾本繪本主角的想法,也可以藉由澄清核對,讓爸爸更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
  • 《爺爺的天堂筆記本》/三采
  • 《再見,愛瑪奶奶》/和英
  • 《阿祖再見》/小天下
 

央央醫師回覆 2025.02.10


商品已加入購物車

Faded Short Sleeve T-shirts

理解並尊重長輩期望被照顧的方式

繪本限時批Letter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