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新療法 保險理賠問題多


名醫診斷防癌險

文●葉惠娟

 

扮演彌補健保缺口的商業扮演彌補健保缺口的商業防癌險,在癌症醫生的眼中,是否符合最新治療的腳步?在聞癌色變的年代,防癌險給付的內容哪些值得主管機關與業者重新檢視?

癌症已連續二八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首位,根據衛生署九八年統計,每六分五六秒就有一人確診罹癌。

醫療科技進步,罹癌不再是絕症,卻成為需要長期抗戰的慢性病,雖然有全民健保發揮了重要的醫療支付者角色,然而不能否認的是,從住院、手術治療、術後放化療、術後門診等都有需要自行負擔的費用。

看準消費者的需求,產、壽險公司紛紛推出防癌險,從帳戶型、倍數型保單,到強調一次整筆給付的還本型商品,都在市場造成銷售風潮。但從早期治療或更積極的健康管理來看,防癌險的理賠給付還可以做得更好。

 

治療才給付的保險 不夠

談起罹癌後的醫療支出,馬偕紀念醫院癌症中心主任謝瑞坤指出,罹患癌症後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回到原來的工作崗位,早期發現的癌症,平均治療期間需要半年,再者,雖有新式療法可縮短住院期間,但手術後還是需要適時休息讓身體復原,為了安頓家庭,消費者需要的不只是接受治療才能給付的保險商品。

也就是說,只規劃接受治療才分項定額給付的帳戶型、倍數型防癌險,患者將面對工作與治療癌症的衝突,若要因應家中經濟收入驟變的情況,仍有賴罹癌後即一次給付保險金的還本型防癌險或重大疾病險。

除此之外,謝瑞坤認為,晚期癌症病患可能選擇安寧療法,看護費、病房差額費都需要事先規劃,定額型防癌險可能無法滿足晚期癌症患者的需求。

 

提高門診保險金 減少住院給付

對於治療才給付的定額型防癌險,癌症醫師一致認為,門診保險金給付額度低或不給付,致使患者透過醫師安排住院領取較多的保險金,造成醫療資源浪費。

謝瑞坤說,門診保險金通常只有住院日額的一半,如果買的單位數不高,充其量只能補助患者就醫的交通費,若要進行化療,早期有些防癌險甚至規定必須住院才給付化療保險金,造成門診化療的保戶無法獲得保險理賠,部分保戶甚至因此提出住院的要求。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大腸直腸肛門外科主任陳鴻華呼應,有些癌症險保單只理賠注射式的化療藥物,造成有些患者只好放棄較方便的口服化療藥,改選注射式的藥劑。

萬芳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梁永昌也遇過為了領癌症保險金而要求住院的患者。他說,5FU、白金類藥物是目前最常用的化療藥物,其中5FU需要連續治療九十六小時,但醫院可以提供注射設備,患者不一定要住院。

 

5FU 氟尿嘧啶,相當新型的抗代謝用藥。

謝瑞坤認為,防癌險指定給付注射化療藥物並不合理。新式化療藥物多為口服式,且與注射效果一樣好,就費用而言,口服較注射藥物便宜,而且住院化療,對於健保及保險公司都會增加給付成本,病患感染風險也相對提高。

謝瑞坤與梁永昌同聲呼籲,保險公司應提高門診給付額度,減少不必要的醫療資源浪費。

 

減少住院給付 新式手術應給付

癌症的新式療法不斷推出,市售防癌險足以支應相關醫療支出?

謝瑞坤指出,確診癌症後,傳統手術未必是治療的必要程序。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專任主治醫師黃家彥補充,以婦癌治療為例,子宮頸癌第2a期之前才可開刀,第2b期後以化療、電療(或稱放療)為主。

對於需要手術的患者,全民健保已經減輕很多醫療負擔,不過,謝瑞坤表示,義肢、義乳、特殊醫材等費用仍須自行負擔,癌症患者或家屬最好準備十萬~二十萬元,以備不時之需。

談起只造成小傷口、復原時間短的微創手術,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王輝明指出,大腸直腸癌患者使用的微創腹腔鏡手術健保不給付,一次療程須自費五~七萬元,更先進的單孔微創腹腔鏡手術還要再加三萬元,費用雖不便宜,但可縮短住院期間。

梁永昌說,放射手術加上精準的影像導引,俗稱無血刀,是目前治療肺癌最新的方式,二週三次為一完整療程,五年腫瘤控制率達九七.六%,較傳統手術治療效果佳,最適合老年人、心肺功能不好且不適合麻醉的早期肺癌患者,但健保並不給付,自費約需三十萬元。

檢視防癌險保單,手術給付是基本配備,但單位數買得不夠高,患者就必須自掏腰包,至於動輒數十萬元的新型雷射療法,有的保險公司只比照一般放射線治療每次給付一千元保險金,有的公司甚至以未納入精算為由不予理賠。

強調彌補健保給付不足的防癌險,應重新思考新型雷射療法的給付認定,與其給付因住院而衍生的種種費用,或因為不理賠造成的糾紛,不如檢視新式療法節省的保險理賠成本,合理給付病患自行支出的費用。

 

治癌理賠步步升 預防醫學萌契機

如果新的治療方式只能短暫延續患者的生命,或者只是消極的抑制癌細胞生長,謝瑞坤表示,患者與家屬都要考量是否值得花這筆錢。以標靶藥物為例,若要自費用藥,光一個月的藥費就要十多萬元,一旦停止用藥,癌細胞又會復發,口袋不夠深根本無法負擔。

新型放射療法的費用也不低,黃家彥以子宮頸癌為例,傳統放射療法可能產生的副作用包括放射性膀胱炎或直腸炎,選擇自費的影像導航螺旋刀治療系統,雖然可以有效減少後遺症,但一次療程需要十五萬元。值得一提的是,影像導航螺旋刀治療系統,只能控制癌細胞成長,無法達到治癒的效果。

癌症的治療費用高,保險公司若要有效控制癌症險的損失率,有必要從預防醫學角度省思,以保險給付鼓勵保戶作好健康管理,不但有助於提升公司形象,同時減少癌症治療的鉅額理賠。

 

保險應鼓勵做好健康管理

從預防醫學角度出發,梁永昌建議,保險業者不妨將原本罹癌給付的保險金,挪一部分出來作為「未罹癌保險金」,以鼓勵注重健康管理的保戶。萬一不幸罹癌,也可以透過不同名目的保險金鼓勵保戶積極接受治療,以縮短住院時間,同時減少併發症、復發或癌症轉移等後續醫療支出。

梁永昌的想法來自國外政府給付醫療院所費用的做法,為了鼓勵醫療院所控制醫療支出,政府依據社區人口擬訂醫療費用預算,如果醫療院所作好社區健康管理,年度沒有用完的預算,可以全數計為該醫院的盈餘收入,因此醫院有誘因讓民眾更健康,民眾也透過更健康的行動減少後續醫療支出。

梁永昌也鼓勵保險業者,為了控制防癌險理賠支出,可以更積極在抗癌的社會責任上下功夫,對於國內外證實有效的防癌疫苗但政府還沒有給付者,不妨納入防癌險的理賠計劃,已故衛生署長許子秋所推動的肝炎疫苗注射,現在已經看到成果,年輕世代罹患肝炎比率降低,有助於防治肝癌。

黃家彥表示,施打子宮頸癌疫苗可以降低七十%罹患子宮頸癌風險,如果女性在未發生性行為前施打效果更佳。目前研發成功的疫苗分別是四價嘉喜、二價保蓓,四價嘉喜最適接種年齡九~十六歲,二價保蓓則是十~二五歲,每劑費用都是三千~四千元,各需施打三劑。

 

中醫治癌有積極意義

保險應理賠

中西醫併治腫瘤,已成為許多醫院強調的治癌方式,但保險公司認為中醫科學論證不足不予理賠,合理嗎?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醫療部中西醫師陳建宏指出,癌症患者接受西醫治療所產生的副作用,將延遲下一個階段應正常治療的時間,例如白血球過低被迫暫停化療計劃,如果採取中西醫併治,有助於縮短等待時間,甚至節省不必要的醫藥費用,因此中醫治癌是有積極意義的。

對於中醫治癌介入的時間點,陳建宏分析,包括手術前、手術後、電療前,手術前若身體較虛弱,透過中醫治療有助於調整身體至最佳的治療狀態;手術後如有氣滯血瘀現象,中醫療法有助於暢通氣血、恢復體能;電療前透過中醫活血化瘀的藥物,已經被證實可加強電療效果,減輕電療造成的口乾舌躁症狀。

陳建宏強調,中醫與偏方不同,合格中醫師開立的藥物是來自GMP藥廠,而且藥物透過炮製,去除有毒成份、提煉有效成分,並通過重金屬、農藥檢驗,但偏方並沒有上述嚴謹的把關過程。

 

併發症屬醫療常態

不賠不適當

日前肝癌患者到中國換肝,回台治療排斥作用,申請防癌險住院及出院療養保險金被拒,謝瑞坤認為,保險公司應要理賠,除非契約訂有除外條款。

謝瑞坤指出,肝癌換肝是國外的標準治療,再者,其他的癌症治療過程也可能有風險產生,併發症屬於治療風險之一,也是醫療常態,保險公司拒絕給付並不適當。

業務人員銷售防癌險時總是說可以彌補健保缺口,但許多保戶在罹癌後才發現,防癌險的缺口也不少。癌症醫生對於規劃商業防癌險,多持肯定的態度,因為患者可以透過保險給付獲得更好的醫療照顧。但也期許保險公司能夠跟上醫療科技的腳步,以及預防醫學的新思維,同時達到保戶做好健康管理,保險公司降低損失率的雙贏局面。

 

文章更新日期 : 2019/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