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控制


 

疼痛是每個人可能都曾經有過的經驗,國際疼痛學會對疼痛所下的定義是:「疼痛是一種不愉快的感覺及情緒上的經驗,它與實際上或潛在性的組織傷害有關」。癌症病人發生疼痛的比率較其他病症多,許多的研究顯示,疼痛是癌症末期病人最感困擾的症狀;在台灣約有50%以上的癌症病患有疼痛問題,其中有超過七成病患正承受中重度的疼痛,「痛不欲生」是很多癌症末期的感受,對很多的病人或家屬來說,就算無法治好癌症,但也要病人能免除疼痛,因此,疼痛控制成了安寧緩和醫療中,的症狀處置項目是有些醫療員對癌症止痛方式仍不清楚或是誤解,因而讓許多病人生活在「疼痛」中。 世界衛生組織自1980年代開始,大力倡導癌症疼痛的治療,並訂定用藥的準則,於1990年更宣示「免於疼痛是每一個癌症病人的權利,進行疼痛治療是對這種權利的尊重」,以下介紹癌症疼痛的基本觀念,希望透過這些觀念讓大家對癌症疼痛多一點認識。

 

癌症病人發生疼痛的原因可能是下列的某一個或多個原因合併造成:

(1) 腫瘤不正常的生長蔓延,造成器官膨脹、受壓、阻塞、缺血、發炎或壞死,如:骨骼性轉移、神經壓迫、內臟或軟組織受侵襲。

(2) 因為治療的過程,包括手術、化學治療、放射治療引起的合併症。

(3) 合併原先已有的疼痛,如長期的腰背酸痛、關節炎等。

(4) 長期臥床治療,營養不良引起的虛弱、壓瘡等。

 

疼痛是種不愉快的感受,不僅是身體上的不舒服,也會引起心理上的焦慮,常見到病人因為疼痛而使得日常生活受到干擾,包括不想吃、不方便行動、睡眠干擾等,進而使得病人的營養和免疫力變差,身體更虛弱,健康惡化的速度更快。 如果疼痛控制較好時,對日常生活的影響也會有所改善;反之,當疼痛控制不好時,病人會有心情低落、憤怒、焦慮、憂鬱、身體疲倦、失眠等現象,當疼痛嚴重到失去自我照顧與工作的能力時,便容易陷入過度依賴、沮喪與孤立,也會影響到家庭的生活。而家屬也因為要照顧經驗疼痛的病人,常常感到心疼與無助,可見疼痛不僅影響病人,對家屬也是一種挑戰。

 

癌症疼痛的目標就是要解除及預防疼痛,雖然每位病人的病情程度、疼痛對病人的影響各有不同,以下基本原則提供參考:

(1) 疼痛能夠也應該是可以控制的。

(2) 醫療團隊和病人及家屬都要有一致的認知、技巧和態度來評估與處理疼痛。

(3) 要正確掌握疼痛原因。

(4) 癌症疼痛通常具有整體痛的特性,要兼顧生理、心理、社會和靈性等相關因素, 考量病人個別性,要設定不同層次的治療目標,給予個別化之藥 物與非藥物的處置。

(5) 要隨時評估疼痛的治療成效及是否產生新的痛點,因應病人的改善程度來調整治療。

(6) 對於止痛藥的副作用要先提供預防措施。

 

疼痛是很主觀的感受,沒有人可以代替病人去感受疼痛或分擔疼痛,要求醫護人員協助緩解疼痛是病人的權利;而面對疼痛對病人所造成的生理的不舒服、心理情緒的干擾,甚至是影響到整體的日常生活,協助病人緩解疼痛對醫護人員而言也是項重要的任務,而要能達成較佳的疼痛控制成效,病人、家屬與醫護人員對於疼痛處置都要有正確的認知,且在病人有需要時依上述原則施行,方能達到緩解疼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