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主要是鼻咽組織病變成惡性細胞所形成的疾病。
鼻咽是鼻後咽部(咽喉)的上部,咽喉是一個約12公分長的空管,始於鼻子後端並在氣管(氣管)和食道的頂部結束。空氣和食物通過咽部後到達氣管或食道,鼻孔通向鼻咽,鼻咽兩側的開口通向耳朵。鼻咽癌最常見的開始於兩側耳咽管(rosenmuller's fossa)的未分化癌, 鼻咽癌也被歸類為廣義頭頸部癌症的一種。
(圖片來源:癌症圖說-鼻咽癌)
資料來源:
““Nasopharyngeal Cancer Treatment–Patient Version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by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民國107年,鼻咽惡性腫瘤發生個案數占全部惡性腫瘤發生個案數的1.28%,當年因此惡性腫瘤死亡人數占全部惡性腫瘤死亡人數的1.31%。發生率的排名於男性為第14位、女性為第19位;死亡率的排名於男性為第12位、女性為第19位。民國107年初次診斷為鼻咽惡性腫瘤者共計1,490人;當年死因為鼻咽惡性腫瘤者共計640人。
鼻咽癌為頭頸部癌症各種疾病中最常見的,約佔40%。而且好發於中國東南沿海,包括廣東、福建、香港及台灣,形成原因不明。
鼻咽癌就是位於口腔上端以及鼻子的正後方之間的區域產生惡性腫瘤,鼻咽腔位置隱蔽一般民眾無法看見,唯有耳鼻喉科醫師使用間接鼻咽鏡才能一窺究竟,就是以小鏡子利用反射原理來檢查;如果張口咽喉反射較強或是扁桃腺太大,不易檢查,則可使用鼻咽纖維內視鏡由鼻孔直接檢視鼻咽腔而取代之。
鼻咽癌為頭頸部癌症各種疾病中第四常見的,僅次於口腔癌(50%)、下咽癌(10%)、口咽癌(10%),約佔8%。而且好發於中國東南沿海,包括廣東、福建、香港及台灣,形成原因不明。雖然屬於惡性腫瘤,但是治療效果很好,平均五年存活率高於七成,第一、二、三期患者甚至高達九成以上,所以配合醫師的治療是相當重要的。
鼻咽癌的發病年齡散佈很廣,但是40-50歲是比較大的族群,而且沒有男女差別。引發鼻咽癌的原因並不十分清楚,不過近十年的研究已經有比較明顯的結論:
遺傳是最重要的因素,大概在人類染色體第3、6、9、14對有瑕疵,可能會遺傳鼻咽癌。如果一等親內如果有人罹患鼻咽癌,則發生鼻咽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6.3倍。環境對於鼻咽癌目前證據並不強,只有木屑和香煙在統計上有意義。飲食中以鹽醃製的東西對鼻咽癌的罹患比較有關;吸煙對引起鼻咽癌的加成倍數是一~二倍。甚至最新調查更指出亞裔種族和感染到EB(Epstein-Barr)病毒以及飲酒過量都會提高鼻咽癌的發生機率。
(相對於口腔癌就完全不同,口腔癌已經證實沒有遺傳因素,檳榔、香煙、酒精是最重要的三因素,以檳榔最重要)
鼻咽癌患者的症狀不明顯,早期甚至沒有症狀,所以不易診斷,但是仍然幾項徵兆,可能單獨出現或是同時發生:單側無痛的頸部淋巴腺腫大,持續性的鼻涕或痰液中有血絲,單側耳鳴或耳悶塞感,甚至不明原因的單側頭痛,都必須考慮是否和鼻咽癌有關。
建議體檢或是健康檢查(尤其是家人有鼻咽癌的病史),一定要抽血檢測EB 病毒指數(EBV VCA-IgA or EBV EA+NA-IgA or EBV DNase )
所以遇有患者持續性的流鼻血,特別是數個月鼻涕或痰液有血絲,單側頸部淋巴腫瘤以及單側耳鳴耳悶塞感,尤其在福建,廣州,香港,臺灣的東方人,應該把鼻咽癌的可能性考慮在內,不妨找耳鼻喉科專科醫師檢查,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鼻咽癌大致上的症狀如下:
(1) 單側耳鳴或聽力改變
(2) 鼻血、複視
(3) 頭痛
(4) 頸淋巴結腫大
鼻咽癌生長的部位,就在鼻腔後方、顱底的下方、及貼近兩邊耳咽管的地 方,所以會引起很多症狀。因為解剖位置的關係,鼻咽腔相當不易被檢查 ,且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因此需提高警覺才可以早期發現。
鼻咽癌患者的症狀不明顯,所以不易診斷,但是仍然有三項徵兆,可能單獨出現或是同時發生:
(1) 單側無痛的頸部淋巴腺腫大,病例中約有40%有此症狀。
(2) 持續性的鼻涕或痰液中有血絲,約有30%有此症狀。
(3) 單側耳鳴或耳悶塞感,甚至不明原因的單側頭痛,約有20%有此症狀,都必須考慮是否和鼻咽癌有關。筆者建議不妨找耳鼻喉科專科醫師檢查,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4) 喉嚨疼痛。
(5) 呼吸困難或是說話困難。
(6) 頭痛。
以下是會使用的診斷方式:
資料來源:
“Nasopharyngeal Cancer Treatment (Adult) (PDQ®)
–Patient Version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by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第零期:異常細胞在鼻咽部被發現,有可能轉變為癌症,通稱原位癌。
第一期:範圍侷限在鼻咽部或單一小區域(食道或是鼻腔內)。
第二期:範圍侷限在鼻咽部兩個以上區域,且合併單側小於6公分頸部腫瘤(頸部一側一個或多個淋巴結,咽喉後方的一個或多個淋巴結)。
第三期:腫瘤侵犯至鼻腔鼻竇或腦神經或是癌症已經擴散到頭骨底部的骨頭、頸部的骨頭、下頜肌肉和/或鼻子和眼睛周圍的鼻竇。癌症也可能擴散到頸部和/或喉嚨后側的一個或多個淋巴結,受影響的淋巴結為 6 釐米或更小。
第四期:
在IVA階段:癌症已經擴散到大腦、顱神經、下嚥、耳前唾液腺、眼睛周圍的骨頭和/或下頜的軟組織。癌症也可能擴散到頸部和/或喉嚨後側的一個或多個淋巴結。受影響的淋巴結為 6 釐米或更小;或 癌症已經擴散到頸部一側或兩側的一個或多個淋巴結,受影響的淋巴結大於 6 釐米和/或位於頸部最底層。
在IVB階段:癌症已經擴散到頸部淋巴結外,擴散到遠端的淋巴結,如肺部之間、鎖骨下方、窩窩或腹股溝或身體其他部位,如肺、骨或肝。
鼻咽癌復發
鼻咽癌復發指的是經過治療後的腫瘤又再原發或其他部位復發。
資料來源:
“Nasopharyngeal Cancer Treatment
–Patient Version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by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鼻咽癌的治療效果還算不差,平均五年存活率約七成。治療方式包括手術、放射治療及化學療法三種。
由於鼻咽癌的病理組織多屬於未分化鱗狀細胞癌,對於放射治療(俗稱電療)的反應良好,治療效果不亞於手術;而且鼻咽部位開刀屬於顱底部手術,困難度及危險性較高。鼻咽癌的治療以放射治療合併化學治療為主,手術只在處理復發鼻咽癌的病例。目前治療鼻咽癌的新發展包括以同時給予Cisplatin藥物合併放射治療(簡稱CCRT)可以提高病灶根除效果;一旦腫瘤復發,從以往的顱底手術轉變成為因病例病況不同而選擇顱底手術或三度空間合併電腦實施的放射治療一起實施,可有效提高治療的效果。早期病例甚至可達九成的治癒率,更顯示早期診斷及治療的重要性。
由於全世界其他地區的鼻咽癌病例都十分罕見,國外學者專家紛紛到台灣或是香港取經,所以不幸罹患此類病症的朋友,千萬不要花大把鈔票跑到歐美癌症中心尋求治療,反而花了冤枉錢。
治療選項分期
第一期:放射治療。
第二期:化療與放射治療,對頸部腫瘤和淋巴結的放射治療。
第三期:化療與放射治療搭配為主。
第四期:化療與放射治療搭配為主。若是放射化療治療後仍復發,就需藉由手術消除頸部的含癌淋巴結,或使用臨床試驗中特殊化療的藥物。
復發性鼻咽癌治療:化療、強度調節放射治療、立體定位放射治療。外科手術。
為了防止頸部肌肉纖維化及口腔牙關緊閉,鼻咽癌病人應依照醫護人員做復健。建議頸部多運動以防僵硬,並注意耳朵聽力及防止中耳積水。
鼻咽癌的早期發現主要靠三部份:
(1) 由症狀來懷疑。鼻咽癌的典型症狀有頸部無痛腫瘤、鼻涕或痰液持續有血絲和單側耳鳴或耳悶塞感。
(2) 家屬中有鼻咽癌的病例者或是有以上症狀者,可以檢查血清中EB病毒的力價(VCA-IgA,EA-IgA,NA-IgA,SCC level)
(3) 必要時實施鼻咽內視鏡檢查和鼻咽病理組織切片,為最後診斷的重點。
更新日期:202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