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是身體最大的器官。皮膚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保護身體阻隔熱、陽光、傷害,和感染。搔癢症是一種皮膚搔癢的感覺,會讓您想要抓它,在沒有發生皮疹或皮膚病變的情況下也可能發生。有時候瘙癢症也會有疼痛感,因為搔癢和疼痛感是由相同的神經通路傳遞。抓皮膚可能會導致皮膚受損、出血和感染。如果您覺得皮膚癢,請告知醫師給予治療讓搔癢感得到緩解。
搔癢的感覺和持續的時間會因人而異。
搔癢可能是一種疾病,也可能是某些疾病或血液疾病的徵兆。包括:
搔癢症的原因也可能沒辦法得知。
癌症病人皮膚搔癢的原因
可能導致皮膚搔癢的癌症治療包括化療、放療和免疫治療 (生物療法)。
上述提及的治療會使您的皮膚無法製造新細胞和癒合,您的皮膚會變得較薄和乾燥。當頭髮和汗腺功能在癌症治療後沒有立即恢復正常功能時,可能會出現長期皮膚乾燥。
一些用於預防或治療癌症症狀的藥物可能也會導致搔癢,包括:
搔癢症的評估
由於搔癢是一種疾病或病症的症狀,因此找到原因並予以治療是緩解您搔癢症的第一步。
可以透過以下的檢查和程序找出引起搔癢的可能問題:
根據檢查的結果,可進行更進一步的檢查,例如皮膚切片,以診斷病因並決定治療方案。
搔癢症的治療
對您和醫護人員而言,最重要的是要知道什麼原因引起搔癢,例如皮膚乾燥或熱水澡,如此可以採取措施預防之。您可能需要多種不同的治療來緩解或預防搔癢、保護您的皮膚,以及保持舒適。
好的營養對健康的皮膚非常重要。良好的飲食包括均衡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和水份。均衡的飲食和多喝水可以幫助保持健康的皮膚。最好每天喝至少3公升的水份,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做到。
每天或每兩天清洗皮膚是很重要的,它可以幫助清除髒垢和保持皮膚健康。
自我保健除了要避免搔癢的起因,也要好好照護您的皮膚。
易引起搔癢的原因:
幫助減輕搔癢的方法,包括:
有一些非處方的治療(無需醫師處方即可購買的藥品)有助於預防或緩解搔癢症。然而,您要仔細閱讀說明,注意是否含有可能引發皮膚反應的成分,包括酒精、局部抗生素和局部麻藥。
潤膚霜和乳液
如果搔癢與皮膚乾燥有關,可以使用潤膚霜或乳液。潤膚霜有助於舒緩和軟化皮膚,增加皮膚中的水分含量。了解這些潤膚雙霜和乳液中的成分是很重要的,因為有些成分可能會引起皮膚反應。這些成分包括:
潤膚雙或乳液中的其他成分也可能導致過敏性皮膚產生反應,例如濃縮劑、防腐劑、 香精和色素。
潤膚霜或乳液每天至少塗抹兩到三次,以及沐浴後。如果您對酒精不會有過敏反應,可以將含有局部麻醉(0.5%-5% lidocaine)的凝膠使用在一些小範圍部位,每2小時塗抹一次。
為了舒緩或改善搔癢嚴重的部位,可以使用含有薄荷油、樟腦、pramoxine或辣椒素等非處方產品。這些產品可以舒緩、改善並減少想要抓癢的衝動,以辣椒素為主的治療可能對與神經系統有關的瘙癢效果最好。
玉米粉和滑石粉
玉米粉可以幫助預防放射治療引起的乾燥皮膚瘙癢,但是不應使用在皮膚溼潤的地方,當玉米粉受潮時,可能會生長真菌。避免使用在靠近粘膜的區域(例如陰道和直腸)、皮膚褶皺處, 以及有毛髮或汗腺的部位。
有一些粉末和止汗劑在放射治療期間會引起皮膚刺激, 例如含有滑石粉和鋁的成分。 因此在接受放射性治療時應該避免使用。
如果搔癢的發生與放射治療無關,以滑石粉主的治療可能比玉米粉治療更好。 尤其是在皮膚表面接觸或摩擦的部位 (例如腋下、手指或腳趾之間)
醫師可能會開外用的類固醇(適用於皮膚的類固醇)來減少搔癢的感覺,但是它們會導致皮膚變薄並使皮膚變得更敏感。外用類固醇應僅用於與發炎相關的搔癢症,不適用於接受放射治療的皮膚,但可以用於緩解放射治療結束後發炎的皮膚。
對於乾燥症 (非常乾燥的皮膚)或角化病(角狀皮膚病),可以使用保溼霜來鎖住水分並讓鱗狀皮膚層剝落。含有水楊酸、乳酸氨或尿素成分的保溼用品可以改善皮膚光滑度,但是要小心塗抹,不要塗在受傷破皮的皮膚以免產生刺痛感。
全身性治療是透過血液傳輸,將治療傳到和影響全身的細胞。這種治療可能有助於治療由搔癢症引起的病狀或幫助控制症狀。
如果您的搔癢是因為感染所引起的,醫師可能會開抗生素給您使用,也可以服用口服抗組胺藥來緩解搔癢,睡前可以服用較大劑量來幫助您入睡,但請依照醫師處方執行之。
如果其他藥物治療不能控制搔癢,有時可以使用鎮靜劑和抗憂鬱藥。
阿斯匹靈可能可以緩解一些真性紅血球增生症(polycythemia vera)的病人搔癢症狀,但也可能加重其他病人的搔癢症狀。可以使用Cimetidine藥物或併用阿斯匹靈,可能可以幫助控制患有何杰金式淋巴瘤和真性紅血球增生症病人的搔癢情形。
還是再次提醒,有關藥物治療務必請配合醫師處方。
以下方式也可以幫助您避免抓癢,並停止這種不停搔癢和抓癢的循環。包括:
資料來源:“Pruritus (PDQ®)–Patient Version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by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馬偕紀念醫院長期照護管理中心 李英芬主任 協助校閱
更新日期: 202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