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甜味劑,也稱為代糖、非營養性甜味劑或高甜度甜味劑,它們是通過化學合成的物質,用來代替蔗糖(食用糖)以增加食品和飲料的甜度。
由於人工甜味劑的甜度是食用糖的許多倍,因此只需要小一點的量(少200至20000倍)就能產生相同的甜度。如此少量的甜味劑所含的熱量可以到被忽略不計,這就是為什麼它們時常被描述為與營養無關的原因。
有六種人工甜味劑獲得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准為食品添加劑:糖精、阿斯巴甜、乙醯磺胺酸鉀(acesulfame potassium(安賽蜜-K,或Ace-K))、三氯蔗糖(sucralose)、紐甜(neotame)和愛的萬甜(advantame)。在批准這些甜味劑之前,FDA對每種甜味劑所進行的大量安全性研究進行審查,以確定可能對健康產生的危害。然而,這些研究的結果,沒有證據顯示上述這些甜味劑會導致產生癌症或其他對人體的危害。
此外,FDA認為三種以植物或水果為主的高甜度甜味劑在美國被普遍認為可安全用作甜味劑:甜菊(stevia)、羅漢果(也被稱為斯溫格果或羅漢果提取物)和索馬甜(thaumatin)。
資料來源:“Artificial Sweeteners and Cancer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by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馬偕紀念醫院耳鼻喉科 呂宜興醫師 協助校稿
更新日期: 2023.03.03
A:早期研究將甜蜜素(cyclamate)和糖精混在一起(以及在較小程度上單獨使用甜蜜素)與實驗室動物(特別是雄性大鼠),其罹患膀胱癌連在一起時,人們擔心人造甜味劑和癌症之間有著關聯。
由於這些研究結果,甜蜜素(cyclamate)於1969年在美國被禁止使用。後來雖然科學家對這些實驗數據和對其他資料再次審查所得出結論,認為甜蜜素並不會導致癌症,但它在美國仍未重新獲得核准(儘管甜蜜素已經在其他許多的國家中核准使用)。
實驗室研究還將高劑量的糖精與大鼠膀胱癌的發生連載一起,1981年,美國國家毒理學計畫的致癌物報告中,糖精被合理預期的列為人類致癌物質。然而,機制研究(研究一種物質如何在體內發揮作用)顯示,糖精在老鼠身上引起的癌症方式並不適用於人類,因此在2000年已將糖精從致癌物名單中刪除(更多關於糖精除名的資訊,請參見 《美國國家毒物計畫第15版致癌報告》 )。
大多數針對其他五種已經核准的人工甜味劑的研究中,沒有證據顯示它們在實驗室動物中有罹患癌症或產生其他不良的健康影響。
2019年,一個由來自18個國家的29名科學家組成的諮詢小組將阿斯巴甜列為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在2020-2024年期間最優先審查的論文項目(1)。
A:流行病學研究(對人群中疾病的模式、原因和控制的研究)已經研究了人工甜味劑的攝入量與人們罹患多種癌症的風險之間可能存在的關聯。重要的是要記住,這種類型的研究無法建立因果關係,因為除了使用人工甜味劑外,其他因素也可能可以解釋觀察到的關聯。然而,這些研究可以提供重要的見解,然後可以在更多的研究中進行調查,從而給出更明確的答案。
大多數流行病學研究都將加入人工甜味飲料的消耗量作為(即研究人員估計的一種方式)人工甜味劑攝入量的替代指標。這類研究並沒有發現加入食用人造甜味劑的飲料與引起人的癌症有關連的證據(2, 3)。
只有少數研究評估了所有飲食來源的人工甜味劑攝入量,而不是用一種飲食來源作為總攝入量的代表。2022年,一項此類研究--基於網路的NutriNet-Santé世代研究--報告了超過10萬2千名法國成年人的癌症發生率。這些成人在研究期間多次完成了24小時的飲食記錄,其中包括他們攝入的所有食品名稱和品牌(4),這些詳細的飲食記錄使研究人員能夠估算出所有人工甜味劑的總攝入量。
在追蹤中位數的時間大約是 8 年,那些有食用人工甜味劑的人比不食用人工甜味劑的人更有可能罹患癌症 (4)。特別是,食用較多的所有人工甜味劑的人,總體上罹患癌症的可能性是不食用人工甜味劑人的 1.13 倍。
由於一些研究顯示,人工甜味劑與肥胖有關,而肥胖反過來又至少與13種癌症有關,因此NutriNet-Santé研究人員還研究了人工甜味劑攝入量與肥胖相關癌症之間的關聯。
因肥胖所增加的罹癌風險(1.13倍)與食用甜味劑的人比沒有食用的人得到癌症的人風險相似。
糖精 Saccharin
鑒於在大鼠中的發現,進行了許多流行病學研究來調查糖精是否與膀胱癌的發病率是否有關,但並沒有明確證據顯示在人的身上有這種關聯。這些人體研究的結果有助於將糖精從致癌物報告中除名(詳見美國國家毒物計畫第15版致癌報告)。
阿斯巴甜 Aspartame
2006年,NCI的研究人員發表了一項針對美國退休人口的飲食研究(NIH AARP Diet)分析報告,該研究有超過50萬美國退休人員填寫一份問卷,調查他們在過去一年中食用了四種含有阿斯巴甜的飲料。在超過5年的追蹤後,顯示大量攝取含阿斯巴甜的飲料與淋巴瘤、白血病或腦癌的發生並沒有關係(5)。
2013年對1990年1月至2012年11月期間發表的流行病學證據的回顧也發現,使用阿斯巴甜與癌症風險之間沒有一致的關聯性(6)。2022年,NutriNet-Santé世代研究報告顯示,食用較多阿斯巴甜的成年人其罹患癌症的總體風險(1.15倍)、乳癌(1.22倍)和肥胖相關癌症(1.15倍)略高於不食用阿斯巴甜的人(4)。
三氯蔗糖 Sucralose
一系列的研究中並沒有證據顯示三氯蔗糖會導致人類產生癌症(7)。在NutriNet-Santé的世代研究中,三氯蔗糖的攝入量與黎壞癌症危險無關(4)。
乙醯磺胺酸鉀(俗稱安賽蜜) Acesulfame potassium
NutriNet-Santé世代研究報告稱,食用安賽蜜-K的成年人的總體癌症風險是不食用安賽蜜-K的人的1.13倍(4)。沒有其他研究檢驗安賽蜜-K是否與人罹患癌症有關。
紐甜和愛的萬甜 Neotame and advantame
紐甜和愛的萬甜是由阿斯巴甜衍生而來。沒有研究報告顯示這兩種的人工甜味劑與人罹患癌症風險有關。
A:人們可能使用人工甜味劑來減少他們飲食中消耗的總熱量,作為努力避免體重過重和肥胖的一部分,而體重過重與肥胖與至少13種癌症有關。有人擔心一些人工甜味劑可能會增加肥胖,對癌症風險產生間接影響,然而研究結果是喜憂參半(8)。例如,在一項針對過重或肥胖的成年人小型隨機臨床試驗中,與飲用含有阿斯巴甜、RebA(高純度甜菊)或三氯蔗糖的飲料的參加者相比,飲用含有蔗糖或糖精的飲料的參加者,其體重明顯增加(9)。
然而,一個針對17項成人隨機對照試驗的系統文獻回顧與統合分析發現,用低熱量和無熱量的含糖飲料代替含糖飲料,其體重仍有小幅增加(10)。
資料來源:“Artificial Sweeteners and Cancer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by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馬偕紀念醫院耳鼻喉科 呂宜興醫師 協助校稿
更新日期: 2023.03.03
1. IARC Monographs Priorities Group. Advisory Group recommendations on priorities for the IARC Monographs. Lancet Oncology 2019; 20(6):763–764. doi: 10.1016/S1470-2045(19)30246-3
2. Chazelas E, Srour B, Desmetz E, et al. Sugary drink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cancer: Results from NutriNet-Santé prospective cohort.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2019; 366:l2408.
3. Llaha F, Gil-Lespinard M, Unal P, et al. Consumption of sweet beverages and cancer risk.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Nutrients 2021; 13(2):516.
4. Debras C, Chazelas E, Srour B, et al. Artificial sweeteners and cancer risk: Results from the NutriNet-Santé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PLoS Medicine 2022; 19(3):e1003950.
5. Lim U, Subar AF, Mouw T, et al. Consumption of aspartame-containing beverages and incidence of hematopoietic and brain malignancies. 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and Prevention 2006; 15(9):1654–1659.
6. Marinovich M, Galli CL, Bosetti C, Gallus S, La Vecchia C. Aspartame, low-calorie sweeteners and disease: regulatory safety and epidemiological issues.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2013; 60:109–115.
7. Berry C, Brusick D, Cohen SM, et al. Sucralose non-carcinogenicity: A review of the scientific and regulatory rationale. Nutrition and Cancer 2016; 68(8):1247–1261.
8. Pearlman M, Obert J, Casey L.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rtificial sweeteners and obesity. Current Gastroenterology Reports 2017; 19(12):64.
9. Higgins KA, Mattes RD.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contrasting the effects of 4 low-calorie sweeteners and sucrose on body weight in adults with overweight or obesity.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19; 109(5):1288–1301.
10. McGlynn ND, Khan TA, Wang L, et al. Association of low- and no-calorie sweetened beverages as a replacement for 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with body weight and cardiometabolic risk: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AMA Network Open 2022; 5(3):e222092.
資料來源:“Artificial Sweeteners and Cancer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by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馬偕紀念醫院耳鼻喉科 呂宜興醫師 協助校稿
更新日期: 202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