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癌分為:原發性骨癌(惡性或良性),及轉移性骨癌(由身體其他部位的癌症轉移至骨頭),良性骨癌通常不會擴散或破壞骨組織,很少產生致命的影響。發生率而言良性多於惡性,轉移性骨癌多於原發性骨癌;儘管多數的癌症都可以擴散到骨骼,但對某些癌症,包括乳癌、肺癌和前列腺癌,骨轉移尤其常發生。
常見原發性骨癌有:
編審人員:馬偕紀念醫院腫瘤個案管理護理師:蔡青芬
參考資料: “Primary Bone Cancer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by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民國107年癌症登記,骨、關節及關節軟骨惡性腫瘤發生個案數占全部惡性腫瘤發生個案數的0.14%,當年因此惡性腫瘤死亡人數占全部惡性腫瘤死亡人數的 0.17%。發生率的排名於男性為第28位、女性為第31位;死亡率的排名於男性 為第25位、女性為第30位。民國107年初次診斷為骨、關節及關節軟骨惡性腫瘤者共計159人;當年死因為骨、關節及關節軟骨惡性腫瘤者共計81人。
男、女性患者的組織形態分布,均以骨肉瘤最多,分別占男性個案之 43.16%,女性個案之39.06%。
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107年癌症登記年報
骨癌目前病因仍不明確,但已經確定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編審人員:馬偕紀念醫院腫瘤個案管理護理師:蔡青芬
疼痛是骨癌最常見的症狀,但並非所有骨癌都會引起疼痛。持續或異常疼痛或在骨骼附近出現腫脹,都可是由癌症引發的徵兆。
其他可能的症狀如下:
若出現以上的徵兆請儘速前往醫院做進一步檢查,以確認任何骨頭症狀的原因。
編審人員:馬偕紀念醫院腫瘤個案管理護理師:蔡青芬
參考資料: “Primary Bone Cancer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by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為了幫助診斷骨癌,醫生會詢問個人和家庭病史,並進行身體檢查、實驗室和其他診斷檢查,可能包括以下內容:
編審人員:馬偕紀念醫院腫瘤個案管理護理師:蔡青芬
馬偕紀念醫院腫瘤個案管理護理師:蔡青芬
切片檢查除了確定診斷,可以了解細胞分化程度,藉以預測可能的臨床變化。骨癌分局部及轉移兩大群,主要與未來的治療選擇有關。患者的預後與腫瘤種類及腫瘤所在的位置有關。局部小的腫瘤五年的存活可達90%,但如果腫瘤已有轉移則存活期並不樂觀。
骨肉瘤和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MFH)分期以局限或轉移為主:
依文氏肉瘤(Ewing sarcoma)分期為局限、轉移或復發:
1:“Osteosarcoma and 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 of Bone Treatment–Patient Version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by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2:“Ewing Sarcoma Treatment–Patient Version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by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編審人員:馬偕紀念醫院腫瘤個案管理護理師:蔡青芬
治療選擇取決於癌症類型、大小、位置、期別及患者年齡和總體健康狀況。骨癌的治療選擇包括手術治療,化學療法,放射療法,冷凍手術和標靶治療。
手術治療:是骨癌常用的治療方法。手術切除時會包含安全邊緣切除以避免復發轉移,有時也會在術前或術後合併化學治療以縮小腫瘤,避免需大範圍切除整個肢體,目前大多會採肢體保留手術,所謂肢體保留手術,是指手術僅切除病變部位的骨頭,後續再合併重建手術以恢復肢體功能。
化學治療:使用抗癌藥殺死癌細胞。骨肉瘤及依文氏肉瘤手術前接受化學治療以縮小腫瘤,讓肢體保留手術得以成功;化學療法通常不用於治療軟骨肉瘤或脊索瘤。
放射線治療:利用高能X射線殺死癌細胞。該治療可以與手術結合使用。它通常用於治療依文氏肉瘤,也可以治療骨肉瘤,軟骨肉瘤和脊索瘤,特別是在手術後有殘留癌細胞的情況下使用合併使用。它也可以用於沒有手術的病患。
冷凍手術(Cryosurgery):是利用液態氮冷凍和殺死癌細胞,有時可以取代手術破壞骨骼中的腫瘤。
標靶治療:主要作用在癌細胞生長和擴散特定分子的相互作用。單株抗體denosumab (Xgeva癌骨瓦)是一種標靶治療,防止破骨細胞引起的骨破壞。用於治療成年人和骨骼生長完全無法手術切除青少年的骨骼巨大細胞瘤,或適用於實體腫瘤已有骨轉移之成人病患,以預防發生骨骼相關事件。
編審人員:馬偕紀念醫院腫瘤個案管理護理師:蔡青芬
參考資料: “Primary Bone Cancer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by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目前並沒有任何醫學文獻證實如何預防骨癌,定期健康檢查。若發現可疑症狀,迅速就醫是最好的預防方法。
資料更新:2021/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