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四大癌症」是哪四個?家醫科醫師教你如何在篩檢前判斷症狀

2021.3.16 新聞資訊

2021-03-16 19:20亞東醫院 家庭醫學科 劉秉芬醫師

四大癌症包括大腸癌、乳癌、子宮頸癌及口腔癌,每種癌症根據其症狀、表現等使用不同種的篩檢方式,適合篩檢的對象也不盡相同。圖/123RF
 

在醫療科技發達的台灣,隨著時代的演進,許多過去無法治療的疾病,都慢慢發展出治療的方法;然而即便如此,各種癌症依然是醫療領域中的難解之謎。根據統計,癌症已經連續蟬聯國人十大死亡原因榜首之位長達近40年,這也是為什麼一般民眾往往聞「癌」色變:一旦和癌症扯上關係,就彷彿開始了生命的倒數計時……

其實依照身體不同器官組織產生的癌症百百種,有些癌症在目前的醫療技術下可以達到很好的治療及控制的效果、有些則是較難以診斷治療的種類;但無論是何種癌症,早期發現、早期接受治療,其預後都會較晚期發現來的佳。這也正是為何國民健康署自2010年以來全面的推廣四大癌症的篩檢服務,目的就是為了提早診斷這四類的癌症,以增加民眾治療和存活的機率!

四大癌症包括大腸癌、乳癌、子宮頸癌及口腔癌,每種癌症根據其症狀、表現等使用不同種的篩檢方式,適合篩檢的對象也不盡相同,以下分別更進一步的說明。
 

大腸癌

大腸直腸癌為台灣常見癌症之一,位居十大癌症死亡率前三名,早期的大腸癌幾乎沒有明顯的症狀,然而經由定期篩檢、早期發現接受治療,其存活率可以大大提升!

在接受篩檢之前,也可以初步判斷自己有沒有以下的症狀

◎排便習慣改變:改變時間持續超兩週,如間歇便秘或腹瀉、糞便細如鉛筆。

◎不規則腹痛:造成腹痛的原因很多,一般大多可在排便、排氣或一段時間之後有所改善,若反覆發生無法改善的腹部疼痛,則須多加注意。

◎血便、黏液便:最常見的糞便帶血多半和痔瘡相關,然而若是本身沒有痔瘡、或是出血量大,則需要就醫檢查;另外在糞便中觀察到暗紅色血液或血塊也需要留意。

◎不明原因體重減輕:指沒有特別減重的情況下體重持續下降,可能伴隨有食慾不佳和疲累,若是有持續的情況,建議至門診檢查追蹤。

◎不明原因貧血:腸道內的腫瘤會造成慢性小量出血,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會造成長期血液流失,進而造成貧血。往往民眾會有疲勞感、容易頭暈、昏厥、運動時更容易喘等症狀。

◎裡急後重(排便排不乾淨的感覺):若是癌症生長在接近肛門處,會阻礙糞便正常排出、造成便意,因此才會有屁股裡面重重的、一直想大便的感覺。

以上的症狀並不是絕對用來診斷大腸癌的工具,但若發現自己符合多種表現又無法恢復、查不出原因,更建議進行檢測追蹤。

◎篩檢項目:糞便潛血檢測,採樣少量的糞便檢測是否有出血的情況。

◎篩檢對象:50歲至未滿75歲之一般民眾。

◎篩檢間隔:每兩年一次。

◎篩檢地點:全國各地健保特約醫療院所。

若是檢測結果為陽性,通常會建議進一步做大腸鏡來確認腸道內是否有不正常組織增生,或是單純痔瘡、良性息肉等造成之出血。
 

乳癌

乳癌為婦女族群常見的癌症,也是65歲之前女性癌症死亡率的前三名,目前乳癌根據期別、種類等,有不同之治療方式。早期乳癌以手術搭配或學治療、放射治療、標靶治療或荷爾蒙療法大多都有不錯的存活率;而一旦到達晚期,存活率則大為下降。

早期乳癌不一定有症狀,但若是有下列發現,可進一步檢查確認:

◎無痛性腫塊。

◎乳房外觀改變,如突出或凹陷。

◎乳房皮膚有橘皮樣變化、或是溼疹、紅腫及潰爛的情形。

◎乳頭有異常分泌物,如帶血乳汁、血液等。

◎乳頭凹陷。

◎腋下淋巴結腫大。

平時可於洗澡時觀察檢查自己的乳房,早期發現變化,當然這些變化並不是每位乳癌患者都會出現,也因此定期篩檢才顯得更為重要!

◎篩檢項目:乳房X光攝影。

◎篩檢對象:45至69歲婦女;或是40歲以上,二等親內家人有罹患乳癌之病史者。由於乳癌有家族遺傳之特性,因此對於家族有乳癌病史的民眾提前其篩檢年齡。

◎篩檢間隔:每兩年一次。

◎篩檢地點:全國各地健保特約醫療院所。

檢驗結果若有出現異常,後續會安排乳房超音波、切片等檢查;最常見的還是良性發現,只需定期追蹤。
 

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為目前國內婦女癌症發生率的第一位,研究指出大部分子宮頸癌是經由性行為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造成,感染後多數人會自動痊癒,只有少部分的人會因持續感染引發的慢性刺激、加上其他癌症因子而轉變為癌症。因此預防HPV感染和早期發現追蹤就可以有效的預防子宮頸癌!

一般來說,由HPV感染後轉變為癌症,通常需要漫長10-20年的時間,故凡有過性行為之女性,尤其是早婚、生育次數多、性伴侶較多的女性有較高的風險,建議至少每三年接受一次抹片檢查。

依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統計資料表示,子宮頸抹片檢查可以降低約70%子宮頸癌之死亡率;而外國的研究則指出三年一次的抹片篩檢可以降低60-90%的子宮頸癌發生率!

子宮頸癌早期往往沒有明顯的症狀,若是有發現不正常的陰道出血、分泌物有顏色或氣味之異常、夾雜血絲、停經後的出血等,都需要提醒自己就醫檢查。

◎篩檢項目:子宮頸抹片檢查。

◎篩檢對象:30歲以上之婦女。

◎篩檢間隔:建議每三年一次。

◎篩檢地點:全國各地健保特約醫療院所。

檢測結果會直接寄回家中,若是有異常的情形,請務必至醫療院所進行後續的追蹤治療。
 

口腔癌

口腔癌泛指發生在口腔部位的惡性腫瘤,台灣地區口腔癌常侵犯的部位在頰黏膜、舌頭等部位。造成口腔癌最重要的危險因子為「嚼檳榔」、「抽煙」、「喝酒」;此外不良的口腔衛生、蛀牙、長期配戴不適合的假牙等也會提高罹癌的機率。統計上來說,吃檳榔的人罹患口腔癌的機率為一般人的28倍,吃檳榔配上抽菸則罹癌率提升到89倍,若同時有吃檳榔、抽煙和喝酒習慣的人,其罹患口腔癌的機率則是大大增加到一般人的123倍!

口腔癌常見的症狀

◎口腔內部或周圍有硬塊、腫脹、脫皮、變色(包括紅、白斑)等。

◎嘴唇或口腔有長期(超過兩週)無法癒合之潰瘍。

◎口腔內部或附近有原因不明的麻木、疼痛或觸痛。

◎口腔內不明原因出血。

◎舌頭活動受阻、或是張口困難(嘴巴張不開)。

◎頸部有不明原因之腫塊。

◎咀嚼或吞嚥時感到疼痛及困難。

◎拔牙傷口不易癒合、牙齦腫脹等。

目前口腔黏膜檢查是由醫師目視或觸診,尋找口腔內是否有不尋常的變化,非侵入性、無痛也無副作用!

◎篩檢項目:口腔黏膜檢查。

◎篩檢對象:30歲以上有嚼檳榔(包含已戒)或吸煙者;18歲以上有嚼檳榔(包含已戒)之原住民。

◎篩檢間隔:每兩年一次。

◎篩檢地點:牙科、耳鼻喉科、或通過口腔癌篩檢訓練之其他專科。

檢查若是有發現異常,會進一步進行切片診斷或後續治療,提早發現的口腔癌存活率大多在七成以上,也因此高風險的民眾建議一定要定期追蹤篩檢!
 

總結

癌症為影響國人生命的首要敵人,除了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作息、飲食習慣,也要定期接受癌症篩檢,降低癌症發生的可能性;又或是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以大幅提升存活機率。目前大多數民眾對於四癌篩檢都有初步的認識,也期許未來有更多的民眾願意加入定期篩檢的行列,成為自己健康的守門人!


ↀ資料來源連結
延伸閱讀  看更癌症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