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臨床證實結構化運動可顯著將低大腸癌的風險

2025.8.8 專業新知 運動不僅能改善健康狀況,還能提高人們戰勝大腸癌的機率。

文:Lily Lien/台灣癌症資訊全人關懷協會

 

今年, 一項全球首創的試驗涉及來自六個不同國家的 889 名大腸癌患者,結果表明,結構化的運動計劃可顯著降低大腸癌的風險。

 

一個多機構組成的研究小組監測了結構化運動計劃對接受治療的康復者的影響,並與僅接受健康教育材料的患者進行了比較,結果發現,大腸癌患者的結構化鍛鍊可將死亡風險降低三分之一。

 

結構化的運動計畫是指有計劃、有目標、可衡量、循序漸進的運動安排,目的在於系統性地提升身體健康、體能或達成特定運動目標。相對於「想到就動一下」的隨意運動,結構化運動更具方向性與可持續性。

 

在該臨床試驗中, 此運動計畫持續了 3 年,患者需要定期與運動顧問會面。在最初的 6 個月裡,患者每週都會接受面對面的輔導課程。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議次數減少到每月一次,可以是面對面的,也可以是在線上的。鍛鍊項目根據每個人的情況量身定制,從快走到循環訓練不等。

 

五年後,結構化運動組80%的人沒有癌症,健康教育材料提供組比例僅為74%。運動組的死亡、癌症復發或罹患新癌症的風險相當於降低了四分之一以上(28%)。8 年後,結構化運動計畫組的總存活率為 90%,健康教育材料提供組的總存活率為 83%。如果患者參加結構化的運動計劃,死亡風險將降低三分之一以上(37%)
 

這項研究表明,運動不僅能改善健康狀況,還能提高人們戰勝大腸癌的機率。

對癌症病人來說,結構化的運動計劃同樣非常重要,但需要根據病人的疾病狀況、治療階段、副作用與體力狀況來量身訂做,目的是:

  • 改善治療副作用(如疲勞、失眠、憂鬱、肌肉流失)
  • 維持肌肉與心肺功能
  • 增加免疫力與生活品質
  • 減少復發風險(在某些癌別中)

 

結構化運動對癌症病人的三大階段作用:

  1. 治療前(手術/放化療前)
    預備身體迎接挑戰
    → 重點是強化心肺與肌力,幫助更快康復
  2. 治療中(化療、放療階段)
    重點是維持體力、緩解副作用、保護肌肉量
    → 強度需極為溫和,依個人當天體力調整
  3. 治療後(康復期)
    幫助重建肌力、改善代謝健康、恢復社交與自信
    → 可逐步恢復到一般成人的運動建議量

 

儘管運動益處已被證實,但許多人仍然難以堅持規律的運動。這項研究表明,將運動建議納入癌症護理的常規部分,並為患者提供量身定制的支持至關重要。

 

參考資料

Courneya KS, Vardy JL, O'Callaghan CJ et al. Structured exercise after 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colon cancer. N. Engl. J. Med. doi:10.1056/NEJMoa2502760 (2025)(Epub ahead of 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