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切換
認識癌症
預防/治療
衛教/照護
療癒人生
專業諮詢
最新消息
實用資訊
簡中
癌症資訊
癌症型態
危險因子
癌症預後
癌症圖說
簡易醫學字典
癌症篩檢
癌症預防
診斷
檢查項目
治療方式
藥品字典
常見治療組合
副作用處理
情緒管理
復健運動
營養照護
癌症照護
晚期癌症
安寧療護
衛教影片
療癒人生
追蹤照護
生活調適
長期副作用
癌症復發
第二個癌症
健康生活
慢性癌症
我要發問
常見問題Q&A
詢問醫師問題
菸害防制
臨床試驗
掛號通
心情故事
保險資訊
社會資源
康復用品
健康園地
活動快訊
新聞資訊
專業新知
愛心捐款
活動投稿
選單切換
捐款
認識癌症
癌症資訊
癌症型態
危險因子
癌症預後
癌症圖說
簡易醫學字典
預防/治療
癌症篩檢
癌症預防
早期診斷
檢查項目
治療方式
藥品字典
常見治療組合
衛教/照護
副作用處理
情緒管理
復健運動
營養照護
晚期癌症
癌症照護
安寧療護
衛教影片
療癒人生
療癒人生
追蹤照護
生活調適
長期副作用
癌症復發
第二個癌症
健康生活
營養與食物安全
慢性癌症
癌後復健
發揮影響力
專業諮詢
我要發問
常見問題Q&A
詢問醫師問題
最新消息
活動快訊
新聞資訊
專業新知
愛心捐款
活動投稿
實用資訊
菸害防制
臨床試驗
掛號通
心情故事
保險資訊
社會資源
康復用品
健康園地
捐款支持
捐款支持
搜尋
簡中
×
資訊搜尋
最新消息
首頁
>
新聞列表
>
新聞資訊
大腸癌連13年癌王!糖尿病增30%腸癌風險,醫師再點名7大惡習
2021.1.11
新聞資訊
前天國健署公布大腸癌連續第13年蟬聯發生率最高的癌症,這應該是大家最關心的健康問題,我來幫大家整理一下大腸癌有哪些危險因子?
無法改變的危險因子例如家族史、基因遺傳、人種等因素,我就不提了。下面提到的是跟生活習慣有關的危險因子,有些證據力比較強,有些較弱,我簡單說明讓大家參考。
明確的危險因子
肥胖
肥胖有較高的風險,如果減重的話風險是可以降低。這跟代謝症候群、胰島素阻抗和全身性的發炎有關,腹圍大的人(胖肚子)尤其危險。BMI超過29的人風險增加45%。(編輯推薦:
肥胖多汗小心內分泌失調!婦科醫推薦對女性最好的3水果)
抽煙
香煙的致癌物質會經由血液循環到大腸致癌,也會增加大腸息肉發生。長期的追蹤發現,持續抽煙或斷斷續續抽煙都會增加罹癌風險,特別是直腸癌的發生。
喝酒
喝酒會影響葉酸代謝,乙醛也有基因毒性。每日飲酒量超過三杯(平均酒精量45克/日)的人,危險增加1.4倍。
紅肉或加工肉品
加工食品中含亞硝基化合物,肉品經過高溫烹調(油炸、燒烤)會產生雜環胺(heterocyclic amines,HCAs)與多環芳香烴炭化合物(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等致癌物質。
缺乏微量營養素
鈣離子可以結合膽酸和脂肪酸,減少它們在大腸中對黏膜的損害,也可以直接減少大腸細胞不正常的分化。有研究指出補充鈣離子可以減少腺瘤和大腸癌的發生,但也有研究不支持這個論點。
同樣的,血中的維生素D不足跟大腸癌發生有關,如何補充還有爭議。只能說缺鈣、缺D有害,但補鈣片或補D並不見得有用,所以先多多食補吧!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有長期的胰島素阻抗,會增加的30%的罹癌風險。
發炎性大腸炎
長期的大腸發炎、免疫改變和腸道菌失衡增加致癌的風險。
缺乏身體活動
換句話說,日常生活中多活動的人可以減少24%大腸癌發生。主要是因為可以減重和減脂,降低胰島素濃度和發炎反應,另外增加腸道蠕動,減少糞便停留在腸道的時間。
過去研究指出如果每周看電視的時間大於14個小時,就會增加大腸癌的風險。我想坐著一直看平板也一樣吧!
可能的危險因子
出生體重和兒童肥胖
研究顯示兒童時期和青春期的肥胖跟大腸癌的發生有關。甚至有研究指出出生時的體重大於4000克的嬰兒危險最高。
使用抗生素
常用抗生素會改變腸道菌相,使用15-30天,風險增加約8%;抗生素使用30天或以上,風險增加約15%。研究是回溯分析病例資料庫,使用殺厭氧箘的抗生素,例如盤尼西林類的藥物風險較高。不過整體來說抗生素的影響還是較輕微的,謹慎使用就好。
病原菌
牙周病,聚合梭桿菌,人類乳突病毒、幽門桿菌感染等,都有研究說明跟大腸癌的發生有關,不過這些理論都還在探索中,將來應該還會有新的發現。
夜班
經常性的晚上工作缺乏日照會改變退身體的退黑激素(melatonin)濃度,這個荷爾蒙會因為光線而改變,有一些研究認為上夜班會增加大腸癌發生。
接受特定的癌症治療
例如罹患前列腺癌、睾丸癌的病患有接受放射治療,早期的放射線不像現在這麼精準,多少會照射到直腸導致正常細胞病變。現在的治療方式會不會增加直腸癌風險,仍在研究中。
其中我比較有感的是抽煙,我遇到的幾位不到50歲得到大腸癌的病患,不是自己本身有抽煙,就是會吸到來自配偶或父親的二手煙。
所以抽煙不是只有自己容易得肺癌或心血管疾病,也可能間接造成親友生病,為了家人應該要多想一想啊~
原文出處/「錢政弘 肝膽胃腸科醫師」臉書粉絲專頁
作者簡介:錢政弘醫師,現職於基隆長庚肝膽胃腸科,秉持「對疾病多一分了解,多一分預防,便能腸保健康」的理念,常與讀者分享肝膽胃腸的保健知識,及長庚團隊在社區健康照護活動的研究成果。
ↀ資料來源連結
(延伸閱讀)看更多癌症資訊
« Previous
Next »
×
資訊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