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肺癌政策評比/心理照護零分 國健署年底納臨床指引

2020.12.16 新聞資訊


台灣肺癌心理照護被經濟學人智庫評為表現不足,亞太心理腫瘤學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方俊凱指出,國健署已進行肺癌心理照顧指引的編纂,年底可完成。記者林伯東/攝影

經濟學人智庫(EIU)指出台灣的肺癌政策,在心理腫瘤照護分數竟掛「鴨蛋」。衛福部國健署表示,已和相關領域專家編纂肺癌心理照顧指引,預計年底完成。另增加醫護人員的肺癌心理照顧訓練10小時,除了延長癌友的存活率之外,盼提供癌友更好的心理支持,提升身心健康與生活品質。

台大醫學院護理系教授賴裕和表示,癌症病人的生理和心理影響會因疾病嚴重程度不同而相異,其身心健康從住院到回家都應給予照護。臨床發現,相對於醫師,病人比較依賴護理人員,但護理師接受的心理照顧訓練不一定完整。

「我建議護理端能發展聯合照顧體制。」賴裕和舉例,應集合門診、住院、及個案管理的護理人員一起受訓,除了醫院各自發展,也應有中央及民間病友的協作平台,才有能力長期提供癌友的心理腫瘤照護。

受國健署委託製作「肺癌照顧指引」的亞太心理腫瘤學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方俊凱坦言,過去癌友的心理照顧工作多仰賴病友團體支持,但肺癌治療藥物進步,病人存活期拉長,不只是要照顧到心理,還要支持癌友能出去工作、貢獻社會。

因此,亞太心理腫瘤學交流基金會過去僅提供醫護人員全癌別的心理照顧訓練,未來將針對肺癌多提供10小時的授課。若有需要配合心理治療,方俊凱建議要規畫適當健保給付或自費方案,讓癌友願意走出來看病,得到更完整的身心照護。

台灣的肺癌病友政策參與也被EIU評比為低分。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說,EIU是期待肺癌有專屬的病友團體,並能參與臨床照護指引的制定,但台灣確實沒有獨立的肺癌病友團體。

但蔡麗娟說,無論是該會或癌症希望基金會,兩者均提供全癌別的病友服務,當中就包括肺癌。只要有新藥準備研議納入健保,基金會會先蒐集病友意見,再代表病友參加健保署的共擬會議。

蔡麗娟說,澳洲和日本都有獨立肺癌病友團體,但都是透過政府培訓的。因為病友要參加共擬會議的討論,若沒事先訓練,可能聽不懂。

基金會代替病友發聲,其意見是否真有被納入健保給付參考?蔡麗娟說,共擬會議中的病友團體席次相當少且目前只是觀察員,加上新藥給付受限於健保財務預算,「我們的聲音可能很難被聽見。」呼籲政府多重視病友的聲音,讓病人能在政策擬定過程有更實質參與的機會。

 

ↀ資料來源連結
(延伸閱讀)華人癌症資訊網:心情故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