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新年新希望 健保多項藥品開放給付

2020.1.15 新聞資訊

回顧108年健保總共收載超過34種新藥,並擴增了18類疾病藥品的給付範圍。當中以癌藥最多占40%,範圍涵蓋乳癌、肺癌、肝癌、大腸直腸癌、胰腺癌等12種癌別。109年初健保並增加給付第二代肝癌標靶新藥以及非小細胞肺癌口服化療藥品,另外也放寬B型肝炎用藥條件,估算超過10萬名病友可享受新藥給付帶來的治療效益。
有關健保新增給付的藥品,重點摘述如下:

  1. 乳癌:放寬雙標靶藥物使用條件,新增CDK4/6口服標靶藥物。
  2. 肺癌:擴增給付ALK與ROS-1基因突變標靶藥物,新增口服化療藥品。
  3. 肝細胞癌:給付第二代肝癌標靶新藥,並放寬藥物使用條件。
  4. 大腸直腸癌:新增口服化療藥品。
  5. 腎細胞癌:收載對VEGFR-TKI或mTOR無效之多標靶新藥。
  6. 攝護腺癌:給付放射性鐳治療,並擴增荷爾蒙藥物治療範圍。
  7. 胰腺癌:收載新劑型紫杉醇化療藥物。
  8. 白血病:新增抗CD22或費城染色體變異之數項標靶藥物,並放寬用藥規定,增加臨床適用範圍。
  9. 癌症免疫新藥:開放給付於黑色素瘤、肺癌、何杰金氏淋巴瘤、頭頸癌、泌尿道癌、胃癌、肝癌與腎癌等8種癌別,其中胃癌與肝癌的給付比其他國家為早。
  10. C型肝炎:擴大給付範圍,不設限給付條件。
  11. B型肝炎:放寬給付條件,增加臨床適用範圍。
  12. 疱疹:全身性抗疱疹病毒劑不再限制病患族群及發生部位。
  13. 風濕免疫疾病:放寬給付年齡限制並新增免疫調節新藥。
  14. 罕見疾病:新增高雪氏症、肺動脈高壓等多項罕病新藥。
  15. 另外還有糖尿病、高血脂、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思覺失調症、抗生素等多項新藥與給付規定放寬。

      健保署分析,108年新藥或給付規定修訂案件通過藥物擬訂會議核准的比例達98.6%,其中包括13件來自醫院與學會的建議也被採納修訂,顯示健保對民眾健康維護的決心。而目前除了少數幾項健保還在與廠商協議,其他多數藥品健保都已經生效給付。至於未通過擬訂會議核准者,大多為不具臨床治療意義、不符合成本效益,或是廠商不同意降價分攤風險的藥品。

      綜觀健保藥費支出,以107年共1,957億元藥費為例,花費最多的藥品即為抗腫瘤與免疫調節劑,約有389億元,占整體藥費22%,成長率排名第一。其次為心臟血管用藥、全身性抗感染劑、胃腸道及代謝用藥,分別占整體藥費約16%、15%及14%。其中高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的癌症,近5年就增加給付了100項新藥,占所有在台上市癌藥的7成,我國癌友接受新藥治療的機會並不輸給歐美先進國家。

      由於這些新興癌症藥品訂價很高,以癌症免疫新藥為例,多數是以二期臨床試驗的少量數據加速審查上市,在療效與安全上仍有很大不確定性。因此為了瞭解病患的實際治療效益,健保署也建置了登錄系統蒐集患者用藥情形,並將用藥前的PD-L1檢測納入給付,期望能利用真實世界資料落實推動精準醫療,將費用花在真正有效的病人身上。

      根據健保署分析,目前給付癌症免疫新藥初步統計發現,用藥反應為完全/部分反應(CR/PR)者平均約26%,效果不如預期。而基於人道考量,健保署也會努力和藥廠協調給癌友使用新藥的希望,針對蒐集到的數據,再尋求醫療專業探討是否調整給付範圍,例如近期將修訂本類藥品的腎功能限制,務求讓免疫新藥用在有效益的族群上。
健保每年增列之新藥預算約在10-20億元之間,在健保財源尚無法擴充下,新藥的給付對象及條件難免有所限制,因此健保也採取風險分攤機制,要求廠商負擔部分藥費;同時也利用雲端醫療資訊系統,積極管控重複用藥與檢測,避免不必要的浪費,將節省下來的經費用來給付更多其他新藥,或是放寬尚未滿足醫療需求疾病的藥品給付限制,讓更多病友獲得接受新藥治療的機會。

      雖然健保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無法全面開放給付所有新藥,但是健保署對於病患的需求均感同身受。健保是台灣之光,也是台灣之寶,健保的信念是,有「價值」的藥品與醫療行為要有合理給付,在財務可承擔下為病患爭取權益。健保署將站在照護病人的立場,以實證醫學為基礎推動精準醫療,期盼與藥物擬訂會議代表(含專家、醫界團體、付費者代表、病友團體及藥廠)一起努力,讓每個藥品給付均能達到最佳的效益。

資料來源: 中央健康保險署

https://www.mohw.gov.tw/cp-4636-510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