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研究新知】三陰性乳癌竊取周邊脂肪細胞能量來獲得成長

2025.9.9 新聞資訊 三陰性乳癌:乳癌中最棘手的亞型

間隙通道:三陰性乳癌暗度陳倉的管道

三陰性乳癌以侵襲性強、患者存活率低而聞名,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一項最新研究,或許可為更有效的治療帶來一線曙光。

該校研究團隊發現,三陰性乳癌腫瘤細胞會在附近的脂肪細胞中建構分子通道,腫瘤細胞就可以透過這些被稱為「間隙連接」(gap junctions)的通道發送指令,促使脂肪細胞釋放能量,為腫瘤細胞提供源源不斷的養分。

間隙連接是一種細胞間的通道,可讓動物體內相鄰細胞之間直接連接,如果能阻斷這條通道,腫瘤細胞就不能再繼續從脂肪細胞獲取養分,就會挨餓,甚至死亡。

這篇論文2025年8月20日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期刊,通訊作者、該校細胞與組織生物學系教授、Helen Dille家庭整合型癌症中心乳癌計畫共同負責人Andrei Goga表示,癌症通常會透過劫持人體的能量來壯大自己,而他們已確定了這種在三陰性乳癌中的作用機制。

/

三陰性乳癌:乳癌中最棘手的亞型

三陰性乳癌(TNBC)是種特殊亞型的乳癌,成因尚未完全清楚,已知和基因突變和遺傳有關,它因缺乏雌激素受體、黃體素受體和人類生長因子受體2(HER2)而得名。由於患者缺乏這三種受體標靶,治療選項有限,一直被視為相對棘手的癌症。

三陰性乳癌約佔所有乳癌的15%,美國統計發現,它在黑人女性、40歲以下女性,以及有乳癌家族史,尤其是媽媽、阿姨、姐妹等二等親以內血親有人 罹患的族群更為常見,也比其他癌症更容易復發。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研究團隊利用三陰性乳癌患者的腫瘤標本,觀察到腫瘤附近的脂質含量和脂肪細胞大小都下降。他們也觀察發現,和非三陰性乳癌患者的乳腺組織相比,三陰性乳癌的腫瘤細胞和周邊組織中與脂肪分解相關的基因表現增加。

他們的研究顯示,三陰性乳癌的腫瘤細胞會促進附近脂肪細胞的活化,並導致這些脂肪細胞儲存的脂質耗盡。其中最讓研究團隊感到興趣的是,距離腫瘤細胞越近的脂肪細胞,其脂質消耗量就越多。

/

cAMP:間隙通道的關鍵訊號

我們已知道脂肪細胞之間會形成間隙連接,研究團隊想進一步知道腫瘤細胞是否也利用這些細胞接觸來活化附近的脂肪細胞,他們透過螢光染料轉移試驗,觀察到腫瘤中也存在這種間隙連接,確認這些腫瘤細胞和脂肪細胞之間確有直接的接觸。

他們進一步發現,間隙連接會把cAMP這種促進脂肪分解的訊號分子轉移到脂肪細胞,只要消除那種間隙連接蛋白,這種轉移就會減少。

接下來,他們收集小鼠體內的腫瘤,觀察發現間隙連接蛋白中完整的腫瘤,會促使周圍脂肪組織的脂肪分解,而消耗這種蛋白則會降低脂肪分解的活性。

/

阻止三陰性乳癌細胞攝取周邊脂肪能量,有望成為治療曙光

這個研究顯示,三陰性乳癌腫瘤細胞的重要成長策略之一,就是透過間隙連接這個方式,和附近的脂肪細胞接觸,並促使這些脂細胞分解,進而為腫瘤細胞的成長提供必要的脂質。 Andrei Goga和研究團隊發現,間隙連接已被證實在腦瘤中發揮重要作用,而這也讓他們看到了這些腫瘤細胞的共同機制,以及發展成三陰性乳癌等多種癌症標靶治療的潛力。

他透過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發佈的新聞資料表示,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我們可以制訂有效的策略,治療三陰性乳癌這個相當具有侵襲性的惡性腫瘤。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Vagelos醫學院乳癌專家、醫學副教授Julia McGuinness表示,這是首次發現脂肪和癌症之間有關聯。

美國范德堡大學Ingram癌症研究所副教授、癌症標靶治療中心研究員Justin Baiko則指出,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研究團隊發現這種癌症生長和自我滋養的新方式,如果在人類身上也觀察到類似效應,或許可以成為我們為癌症患者提供差異化治療的參考。


資料來源:台灣生醫創新學會